海检集团建设运营的青岛海上综合试验场项目正式获得市发改委批复,标志着国内最高水平、全面开放、统筹考虑“空天地海”海上试验测试需求的海上综合试验场进入实际建设阶段。
海检集团联手中国南山集团,共建青深海洋科技成果转化中心,打造两地产业互通、人才交流、成果展示、项目孵化服务平台,被确定为青岛在深圳的城市会客厅。5月12日,青岛市市长赵豪志为青岛(深圳)城市会客厅启用揭幕。
国家海洋设备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山东)通过国家认监委专家委员会评审,成为强制性产品认证(CCC)实施机构指定实验室,可承担强制性认证电线电缆产品的检验检测业务。
海检集团通过并购整合方式完成控股新三板创新层公司西安奥华电子仪器股份有限公司(主要从事石油测井服务、中子管发生器制造和测试),完善了集团石油装备领域检测能力,延伸了检验检测产业链条,提升了主业核心竞争力,实现了拓展西北市场的战略布局,同时为集团进军资本市场夯实了基础。
根据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的统一要求,海检中心名称由“国家海洋设备质量检验中心(山东)”正式变更为“国家海洋设备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山东)”。
青岛市服务型制造联盟在海检集团正式成立,海检集团被选举为联盟理事长单位,行业地位不断升级。
通过挪威船级社(DNV)针对船舶有害物质检测能力认可的现场评审,检测能力不断拓宽,服务水平和行业影响力跃上新台阶。
山东省海洋装备检验检测技术标准创新基地项目顺利通过论证审查,列入2021年“山东标准”建设项目计划,成为目前山东省海洋装备领域唯一的技术标准创新基地。
根据全球专利智能检索分析平台Himmpat检索,集团旗下青岛高创科技融资担保有限公司在全国1000家专利质押业务机构中,存量质押专利数量位列全国第一,在解决企业融资难探索市场化发展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步伐。
海检集团完成收购深圳电气科学研究院(主要从事电力电气第三方检测),进一步夯实了集团在综合电力电气检测领域的服务能力,整合优势资源建设特高压、大容量等实验室,填补深圳乃至华南区域的行业空白,合力深耕综合电力电气检测领域,助力产业升级和动能转换,力争挺进资本市场实现新一轮高质量发展。
海检集团获批建设青岛市集成电路测试筛选与可靠性研究技术创新中心。该技术创新中心以国家战略需求为牵引,瞄准芯片自主可控领域关键技术,开展支撑技术研究,深耕集成电路封测领域,重点突破集成电路可靠性分析核心技术。
海检集团“十四五”规划顺利通过专家审核论证会。“十四五”期间,集团将围绕质量技术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和质量数据运营商的战略定位,以建设以国际领先的海洋设备检验检测中心为引领,打造“一站式服务、一体化创新”质量技术服务平台型企业。
海检集团下属航天瑞莱公司、海检冠图公司、海检水下公司新获批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集团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14家,占集团下属生产经营类企业总数的60%,充分彰显了集团科技创新实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3月,国家海洋设备质量检验中心(海检检测有限公司)顺利通过评审,先后获得法国船级社(BV)、英国劳氏船级社(LR)实验室认可,可为这两大船级社的全球客户提供检测服务。此前,海检集团与德国莱茵TüV签订了国内首个国际检测认证互认合作备忘录。本次通过两大船级社实验室认可,标志着海检集团国际业务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海检也成为国内首个获得劳氏船级社(中国)有限公司实验室资质认可的机构。
4月17日,由海检集团作为主体,联合中国船级社等9家机构共同建设的海洋水下设备试验与检测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顺利通过发改委组织的专家组验收评审。
7月13日,海检集团获批建设国家海洋技术转移中心海洋工程装备检验监测专业领域分中心,将发挥海洋工程装备检验监测领域的专业优势,打造海洋特色的专业技术转移体系。
12月28日,国家海洋设备质量检验中心顺利通过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组织的专家验收。评审专家对海检中心的管理水平和技术能力给予充分肯定,认为海检中心作为国内唯一的综合性海洋设备第三方检验检测公共服务平台,已达到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水平。
1月31日,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王清宪调研海检集团。他肯定了海检集团利用平台和技术优势招商发展的建设运营模式,要求海检集团抢抓机遇,在产业集聚、双招双引方面继续积极发挥重要作用。
4月1日,省委书记刘家义莅临海检集团调研海洋经济发展情况。他肯定了检验检测产业服务工业发展的重大作用,勉励海检集团围绕海洋集中攻主业,打造世界顶尖的海洋设备检验检测中心,并以此为基础整合各种数据建设标准认证中心,掌握国际质量体系话语权。
6月4日,海检集团主持编制的国家标准《海洋工程装备腐蚀控制工程全生命周期要求》(GB/T 37582-2019)正式发布。该标准填补了国内以海洋工程装备腐蚀控制工程生命周期为对象的综合性应用指导标准的空白,助力保障生命财产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
6月5日,青岛海检集团与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智能化、自动化、数字化等方面展开合作,建立检验检测认证与安全评估服务机制。
7月23日,海检检测有限公司获颁中国船级社 “产品检测和试验机构”认可证书,成为中国船级社认证工作中认证产品种类及项目最多的检测机构,可为国内外船舶及海工行业提供全方位的检验检测服务和有力的技术支持。
7月31日,海检集团与劳氏船级社 (中国) 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供应链领域推进深度合作,依托各自优势共同提升船舶与海工工程装备发展水平,加快推进深海技术科学的研究。
8月12日,市国资委发文,将青岛高创资本运营有限公司国有产权全资无偿划转海检集团。这标志着海检集团初步建立起以检验检测、金融资本两大业务板块为主体的发展脉络。
10月26日,国家海洋设备质量检验中心、海检检测有限公司通过CMA、CNAS、DILAC“五合一”扩项评审,资质能力得到全面提升,已通过69类检测对象、1124项项目/参数、1962个检测标准次的认可和资质认定。
10月28日,青岛海检集团联合中国船级社、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等行业领军机构和企业联合发起成立“中国海洋设备检验检测联盟”。聚集优势资源共建共享,推动我国海洋设备自主创新技术突破、试验检测技术升级、标准体系完善,为我国海洋设备产业“走出去”提供技术支撑。
12月13日,海检集团与青岛海润检测股份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围绕食品、农副产品、生物医药等全产业链,共推相关领域检测认证服务市场。这也是海检集团通过股权收购方式开启并购的第一步。
3月7日,海检获取首批实验室认可(CNAS)、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CMA)、国防实验室认可(DILAC)资质。
3月16日,质检总局正式批复 “国家海洋设备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更名为“国家海洋设备质量检验中心(山东)”,依托单位变更为“海检检测有限公司”。
7月18日,国家海洋设备质量检验中心正式启用。
10月19日,海检中心取得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证书(CMA)和资质认定授权证书(CAL)。
10月30日,海检集团与欧洲电气标准化组织在日内瓦国际会议中心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技术、人才等方面展开全方位合作。
12月4日,海检集团与德国TUV莱茵公司签订合作备忘录,在“一带一路”战略中开展和推广轨道交通装备的采信及互认,这是国内首个国际检测认证间的互认。
4月7日,海洋水下设备试验与检测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理事会成立大会暨揭牌仪式在青岛蓝谷举行,标志着国家工程实验室建设和运行全面启动。
10月23日,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认定青岛海检集团为青岛市首家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示范企业。
11月26日,海检集团完成企业搬迁,由国家质检中心基地搬入位于即墨蓝谷科技路6号的海检中心园区。
4月,国家发改委批准建设“青岛国家海洋设备重大产品研发和试验检测平台”项目。
5月26日,市政府决定,将青岛国家海洋设备质检中心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更名并组建为青岛海检集团有限公司,列市直企业管理。
6月15日,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准以海检集团为法人主体,联合中国船级社、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等9家国内相关行业领先机构共同建设“海洋水下设备试验和检测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
9月1日,国家质检总局局长支树平、青岛市市委书记李群、山东省副省长王随莲等领导参观青岛国家质检中心基地。确定重点支持国家海洋设备质检中心建设成为国内最高水平的海洋装备检测平台,建设国家海洋装备检验检测产业联盟。
11月16日,青岛市同意青岛国家海洋设备质检中心有限公司更名为青岛国家海洋设备质检中心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1月28日,青岛国家海洋设备质检中心有限公司注册成立。海检中心企业化运作迈出第一步。
2月26日,国家海洋设备质检中心合作与创新研讨会召开。会上,国务院参事、全国政协常委、原国家质检总局副局长葛志荣,青岛市市委常委、副市长王广正等为青岛国家海洋设备质检中心有限公司揭牌。
1月24日,青岛市委常委、副市长王广正召开国家海洋设备质检中心项目建设专题会议,确定了海检中心进行企业化运作,明确了市财政支持政策。
6月16日,青岛蓝色硅谷核心区工委、管委与市质监局联合举行海检中心项目奠基暨开工仪式。
3月17日,青岛市蓝色经济区重点项目签约仪式举行。市质监局与蓝色硅谷核心区工委签署海检中心项目合作协议。
8月15日,国家质检总局正式批准在青岛筹建国家海洋设备检测中心。
1月4日,国务院批复《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1月12日,国家发改委批复《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改革发展试点工作方案》,明确规划建设青岛国家海洋设备检测中心。